1931年5月31日,国产第一车“民生牌”载货汽车问世始末_中国_工业_辽宁沈阳

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> 新闻动态 > 1931年5月31日,国产第一车“民生牌”载货汽车问世始末_中国_工业_辽宁沈阳
1931年5月31日,国产第一车“民生牌”载货汽车问世始末_中国_工业_辽宁沈阳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1:11    点击次数:100

今日5月31日

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

中国第一辆载货汽车诞生背后,那段鲜为人知的国产汽车工业自强故事。

文|潇湘倦客

1931年5月31日,辽宁沈阳,一辆棕色的长头卡车缓缓驶出工厂大门。它的前保险杠上,用中英双语镌刻着一行醒目的文字:“载重后行驶粗劣之路能力极强,驶平坦之途速率增大。”

这辆车,就是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——“民生牌75型载货汽车”。它的诞生,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起点,却也因一场国难,戛然而止。

今天,让我们回到94年前的那个夏天,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。

一、张学良的汽车梦:从迫击炮厂到民生工厂

展开剩余86%

1928年,东北易帜,南北统一。时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的张学良,在军事工业之外,开始思考如何振兴民族工业。当时的中国,道路上跑的几乎全是外国车——美国的福特、雪佛兰,英国的奥斯汀,日本的丰田……中国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,甚至连像样的汽车修理厂都寥寥无几。

奉天迫击炮厂(后改称辽宁迫击炮厂)厂长李宜春敏锐地意识到,载重汽车才是当时中国最急需的交通工具。他向张学良提议:“应国内需要,宜首先制造载重汽车。”这一建议,得到了张学良的全力支持。

1929年2月,张学良从辽宁迫击炮厂的结余资金中拨出4万银元,作为汽车研发的启动资金,随后又追加70万银元,全力支持国产汽车的试制。

为了加快研发进度,民生工厂(由辽宁迫击炮厂附属的民用品工业制造处改组而来)聘请了美籍工程师麦尔斯担任总工程师,并招募了207名职工,其中技术人员30人,工人177人。

二、从美国“瑞雷”到中国“民生”

当时的中国,汽车制造几乎是一片空白。民生工厂的工程师们决定采用“逆向研发”的方式——先购买一辆外国汽车,拆解研究,再自行仿制改进。

1929年8月,民生工厂从美国购入一辆“瑞雷”牌(Riley)载货汽车,运回沈阳后,工程师们将其完全拆解,测绘每一个零件,并针对中国路况进行改良。

经过两年的努力,1931年5月31日,第一辆完全由中国人自主设计的汽车,“民生牌75型”终于下线。

民生牌75型国产车的技术亮点:

发动机:六缸水冷汽油机,65马力(在当时已属先进)

载重能力:1.82吨(另有计划中的100型载重3吨)当时的日本丰田车载重也仅有2吨,这个载重能力在当时并不弱。

前后轮距:4.7米

最高时速:40公里

独特设计:水箱分为四部分,即使损坏一部分仍可正常行驶;缓冲式后轴,适应中国恶劣路况。

最为不易的是,这辆车的国产化率高达70%——全车666个零件中,464个由民生工厂自制,仅有发动机曲轴、电气设备等202个零件依赖进口。采用了充气轮胎、封闭式驾驶室等更加先进的技术。

三、上海展览会:国产汽车的辉煌时刻

1931年7月,民生牌汽车应邀送上海参展,并准备再生产15辆,为“双十节”献礼。

9月12日,这辆车在“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建会10周年展览会”上亮相。他被放置在展厅中央,周围环绕着美国奥兹莫比尔、雪佛兰等品牌车辆,而着并不影响他的骄傲。车前保险杠上的中英标语,吸引了无数观众驻足。展会现场还悬挂了张学良和李宜春的大幅照片,蒋介石派代表张群出席,外交部长王正廷、实业部长孔祥熙等政要亲临祝贺。

当时的报纸盛赞:“样式精美,轻便异常。”民众更是激动不已,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汽车!

四、九一八事变:民族汽车工业的陨落

然而,命运弄人。

1931年9月12日,民生牌汽车在上海展览会亮相仅6天后,“九一八事变”爆发。日军迅速占领沈阳,民生工厂被日军接管,所有未组装的汽车零部件、生产设备,甚至已经下线的半成品,全被日军掠走。

更令人痛心的是,日军将这批汽车技术资料和零件交给了丰田喜一郎(丰田汽车创始人),用于改造日本军用卡车。1934年,日军在原民生工厂旧址成立“同和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”,专门为侵华日军生产军用车辆。

到1939年,日本在东北成立满洲自动车制造株式会社,具备年产汽车5000辆的能力。这些汽车都装备给了侵华日军。

唯一幸存的,是那辆正在上海参展的民生牌75型汽车。消息传到上海后,愤怒的民众举行了300多辆汽车的抗议大游行,上海的电影制片公司,还现场摄制了新闻纪录影片,辽宁代表给这辆国产汽车披上黑纱,车头用灯泡拼出四个大字:“国产汽车!”

五、历史的回响:民生牌汽车的遗产

民生牌汽车的命运,是中国近代工业史的缩影,它曾短暂辉煌,却因国难而夭折。

但它的影响并未消失:

这辆车的下线大大地激发了民族工业的自强精神,1930年代,中国多地开始尝试汽车制造,如山西的“山西牌”汽车、上海的“中华牌”汽车。

这一次次地尝试最终为新中国汽车工业奠定了基础,1956年,新中国第一辆“解放牌”汽车下线,中国汽车工业终于重新起步。

如今,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,但回望1931年那辆棕色卡车,我们不禁会问,如果没有那场战争,中国的汽车工业,会不会是另一番模样?

94年过去,中国第一辆民生牌75型汽车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,但它承载的民族工业梦想,却从未熄灭。

或许,今天的我们,在驾驶国产新能源汽车时,也该偶尔想起,1931年的那个夏天,曾有一辆棕色卡车,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希望。

(全文完)

欢迎转发,让更多人知道这段被遗忘的历史!

别让历史和时间一起把它遗忘。

【转发朋友圈,告诉身边人:国产车的故事,远比想象中精彩!】

————☀本文完结☀————

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,

欢迎关注、点赞、转发、收藏、留言、推荐❤!😊

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往期内容🔻

蒋介石为他国葬,毛主席为他写诗!这位将军到底有多强?

丘吉尔最黑暗时刻!敦刻尔克撤退:一场败仗如何让英国绝地反击?

发布于:湖北省

上一篇:干细胞展厅设计选哪家?
下一篇:今起,买卖药品都要扫药品追溯码 药品追溯码怎么扫、有啥用?(服务窗)

Powered by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